唐代宗李隆基,从目睹父亲和两个兄长在权斗中失去皇位,到自己亲自组织兵变,终于成功夺得皇位。他的坚韧毅力和智慧让他不断克服困难,最终成为唐朝的帝王。这段传奇经历不仅展现了他的果断决策和勇气,也彰显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热爱和责任感。
李隆基,目睹一次并亲自组织二次,终于靠政变成功夺得皇位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出生于洛阳,是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的第三子(故称李三郎), 为我国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可是,您知道吗?李隆基一生中,曾经目睹过一次政变,并且亲自组织过二次政变,他是靠政变而成功夺得皇位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夺位过程。

唐玄宗剧照
一.早年被幽闭宫中,目睹神龙政变
李隆基早年的经历还是比较坎坷的,垂拱元年(685年)秋八月戊寅(公历9月8日),李隆基生于唐朝东都洛阳。他出生时正是唐朝宫廷多事之秋。在他降临世间的前一年,他的祖母武则天把他的伯父唐中宗废为庐陵王,其父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是为唐睿宗。睿宗名为大唐国主,并且年富力强,但却只能居住于别殿,不许听政。
朝廷由武则天实际把持,李隆基兄弟与二伯父李贤的三个儿子两次入阁,“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到武则天称帝后的长寿二年(693年)腊月丁卯,李隆基虽以皇孙身份被降封为临淄王。但就在这一年,他的母亲窦妃被户婢团儿诬谄为“厌蛊咒诅”,与刘妃一起被秘密地杀死于宫中,而且还不知埋在何处。
后来,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也被诬告有“异谋”,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幸亏太常工人安金藏大义剖腹,“以证明皇嗣不反”,才躲过了这场灾难,年幼丧母的李隆基只能由其姨妈窦氏抚养、照料。
唐玄宗
李隆基之后又在宫中被幽闭了七年之久。终于在圣历二年(699年)他十四岁时,才与诸兄弟再次出阁。长安年间(701—704年),李隆基先在亲卫府任右卫郎将,后任尚辇奉御,负责掌管皇帝的内外闲厩马匹。
在此期间,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发动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迫使她让位于唐中宗。已到弱冠之年的李隆基亲眼目睹了这场神龙政变。在他心中留下了“通过政变是可以实现政权更替”的印象。
二.首次组织唐隆政变,铲除韦后专权政治
神龙政变成功复辟了唐朝国号,不久武则天去世了,但上台后的李显显得懦弱无能,让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到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又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唐朝地图
这时,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不答应了,他想唐朝的国号刚刚恢复,怎么能再次旁落?于是,他和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苑总监钟绍京等,密谋策划了唐隆政变,他们于唐隆元年(710年)七月二十一日夜,,诛杀韦后及其党羽,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禅让,由唐睿宗李旦重新即位。
按嫡长子继承制度,长子宋王李成器应为太子,但李成器知道自己不如李隆基功高,便坚决辞让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国,自己决不居平王之上。”参与消灭韦党的功臣也多主张立李隆基为太子。唐睿宗顺水推舟,就立李隆基为太子了。
唐玄宗画像
唐隆政变是李隆基首次组织的政变,它不仅成功推翻了韦后势力,还让李隆基当上了太子,他尝到了政变的甜头。
三.再次发动先天政变,终于独掌皇权
唐隆政变后,功臣太平公主认为拥立睿宗有功,就经常干预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李旦怕再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就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改元先天。李旦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太平公主终于忍不住了,她准备起兵夺权。甚至已经计划在李隆基饮食下毒。李隆基得知其阴谋后,果断地决定先发制人,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组织发动先天政变,他率领手下将领诛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
唐玄宗照
自此以后,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也就在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总之,唐玄宗李隆基一生中,曾经目睹过一次政变,并且亲自组织过二次政变,他是靠政变而成功夺得皇位的。他的这段经历告知我们:通过有效地政变夺取政权,是拨乱反正、匡扶正义的正确方法;在关键时刻,就需要有决策果断、勇敢机智的能人挺身而出,才能扭转乾坤,让历史的车轮走上正确轨道。否则,如果没有唐玄宗李隆基, 我们可能就看不到唐朝后来的极盛时期(开元盛世)了吧!
李隆基手书《鹡鸰颂》孤本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