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政变杀曹爽夺权,曹氏宗亲为何未能招架?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从曹操到曹丕再到曹爽,权臣司马懿通过政变杀害曹爽夺取实际权力。那么为何曹氏宗亲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未能招架呢?曹氏宗亲在政治上的软弱和内讧、司马懿的权谋、以及曹魏内部的势力对比都是主要因素。曹家宗亲的分裂和不能团结,为司马懿的夺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司马懿政变杀曹爽夺权,曹氏宗亲为何未能招架?

谢邀!历史演变有时很具讽刺意味,当年曹氏以丞相废汉,建立大魏后还不到30年,老谋深算的太尉司马懿就发起政变,翦除曹氏党羽,架空曹家皇帝,独掌大权。

由司马懿发起的这场政变,史称“高平陵事变” 。

司马懿劲气内敛,意思深狠,很善于韬晦之术,是个深藏不露的“心机男”。他暗中觊觎曹氏最高政权已不是一、两天了。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是谓魏文帝。他对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很赏识,也很是重用,于是司马家族的地位渐渐显赫起来。曹丕死后,魏明帝曹睿上位。司马懿多次领兵出征, 因战功卓著而官拜太尉。

魏明帝曹睿临死前,将八岁的太子曹芳托孤给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叮嘱他俩好好辅佐年幼的曹芳。

身为大将军的曹爽,无论能力与威望都远逊司马懿。但他是曹氏宗亲,于是大权在握,炙手可热。他非常嫉恨战功卓著的司马懿, 遂以少帝曹芳的名义将他明升暗降任为太傅,实际上等于剥夺了他的兵权。

司马懿心中恼怒,但他深知时机未到,于是干脆装病不朝。这一装就装了8年。时间一久,曹爽逐渐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戒惧与警惕之心。

大魏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少帝曹芳要去北邙高平陵祭祀魏明帝。曹爽等宗室亲贵率大批人马浩浩荡荡陪同前往,城中只留少数军队驻守。

司马懿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他立刻从病榻上跳起,并亲自披挂上阵。他带领两个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以及一些亲信将佐,督率旧部按事先制定好的计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了曹爽留下的部队营房。控制住曹爽亲信后,他迅速率兵冲进皇宫,用刀剑逼迫太后颁懿旨废黜曹爽,并削夺了他的调兵权。随后,司马懿命人封存了曹军的武库,着人严加看守。

曹爽陪伴少帝在高平陵祭祀完毕,觉得不尽兴,于是在北邙饮酒射猎,玩的不亦乐乎。

有人从洛阳城里冒险冲出来给曹爽报信,他一听当时就懵了。曹爽是贵公子出身,有权有势,平时颐指气使好像很有本事,一旦谋事就成了草包一个。他左思右想却首鼠两端,拿不出任何应对办法。有亲信劝他干脆挟持少帝驰奔许都,再利用少帝号召天下兵马入京勤王杀贼,司马懿那点人马,肯定不堪一击。方寸大乱的曹爽却不敢放手一搏,他担忧洛阳城里的妻儿、财帛、家宅之安危,患得患失的他不敢下决心破釜沉舟调兵围剿忤逆的司马氏父子。

于是他答应了司马懿提出的苛刻条件,乖乖交出了调兵虎符,最后狼狈万分地回到了洛阳城里。

进城后,他发现自己布下的留守军队全部被司马懿的人马缴械拘押并已投降,心中后悔不已。他心知大势已去,懊悔不听手下人劝诫放手一搏,但却悔之晚矣。

司马懿权谋狠辣,他不做则已,做则雷霆霹雳,斩草除根,绝不拖泥带水。他将曹氏宗亲子弟全部扣押起来,将曹爽的亲信党羽屠戮殆尽。之后,他逼迫太后以谋逆之罪下诏处死曹爽,而且毫不留情地灭其三族。

至此,魏国名义上的皇帝还是少帝曹芳,但一切大权尽归司马氏。司马懿以狡黠手段以及关键时刻的猛然一击篡夺了曹魏大权。他挟持曹芳,待之如傀儡。司马懿果断诛杀大将军曹爽以及控制兵权的曹氏宗亲,玩弄曹魏贵戚于股掌间,让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其发落。“高平陵事变”大功告成, 为之后的“三国归晋”彻底扫清了障碍。

公元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曹芳,立曹髦为帝。此后,大权又由司马师之弟司马昭掌控。史载,此人阴鹫凶狠,野心勃勃,曹髦处境极为险恶。公元260年,司马昭携剑上朝,威逼曹髦封自己为晋公,曹髦不敢违逆他,只得照办。曹髦回后宫后,愤懑不已,他召集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侍中王沈入内,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愿像曹芳那样受辱被废黜,愿诸君与我一道讨伐他”。王经劝他不要轻举妄动,需静待时机,王业、王沈竟然卖主求荣,跑去向司马昭告密。曹髦见事已败露,遂不听王经劝阻,他决心铤而走险,亲率卫士、宦官、僮仆数百人去围攻司马昭府邸。司马昭早有准备。一时间,司马府外杀声震天,血肉横飞,年轻的曹髦冲在最前头,也亲手格杀了好几个敌人,最终寡不敌众,兵败被杀,倒在血泊中。获知曹髦已死,司马昭走出府门,望着伤痕累累的曹髦尸首,他流出了几滴鳄鱼泪,哭道:“天下人将怎么说” !

五年后,其子司马炎废黜了最后一个魏帝,正式取而代之,建立了晋朝。遥想当年曹魏代汉,方觉历史循环往复、惊人相似。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