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的张骞

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使者和探险家,他不惧艰险,不畏险阻,坚定不移地踏上了通往西域的征途。在历经风雨洗礼的过程中,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断前行,最终开辟了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张骞的勇气和坚毅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向前奋进,探索未知领域,开创新的辉煌。

说起张骞,更多的人会说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此话没错,但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张骞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他出使西域壮举,之所以称之为壮举,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历经了13年的艰苦磨难,矢志不渝。13年里,张骞两次被匈奴所扣,但他不忘初心,最终返回长安复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张骞不是一个使者,而是一个外交家和探险家,而丝绸之路只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副产品。

一、西汉遣使西域的目的。早在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就乘机扩张势力,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军事政权;西汉初年,冒顿单于以西域作为军事据点和经济后盾,经常对西汉进行骚扰和掠夺,汉初由于经济原因,只能采取防御性措施,到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已是国库充盈,战马众多,士兵训练有素,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汉政府从匈奴俘虏口中得知,有一个叫大月氏(rou zhi)的国家和匈奴有世仇,因为冒顿单于不仅杀了大月氏的国王,还把国王的头盖骨做成了酒器,但大月氏已经西迁,汉武帝决定派人联系大月氏,西汉与大月氏联合夹击匈奴。汉武帝出榜招募志愿使者,张骞应征,并被任命为正使。

坚定不移的张骞

二、张骞奉旨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张骞手持使节,率领甘父等100名随行人员,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过陇西,越河西,进入西域时,由于队伍庞大,目标明显,张骞一行被匈奴扣留,当时的军臣单于问了张骞此行的目的,张骞坦坦荡荡地告诉单于,我们去联络大月氏。找盟友联合来打我,傻子也不会放行的,于是,张骞被软禁起来,为了让张骞死心,单于还给张骞娶了个匈奴妻子,张骞一边劳动,一边等待着时机,这一过就是十年。

就在十年后的某一天,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与甘父乘机逃出匈奴辖地,长安出发的100多人,现在只剩下他们两个,甘父劝张骞回国,张骞呵斥:没有完成皇上使命,岂能回国!两人继续步行往西而去,数十天后,他们来到大宛国,一打听大月氏,告知大月氏已西迁到妫水(今咸海东南的阿姆河)以北,新建了大月氏国。好客的大宛人将张骞送到西部的康居国,康居人最终把张骞二人送到西南的大月氏国。

找到了大月氏,张骞心潮澎湃,然而掌权的大月氏女王只是盛情款待张骞,对出兵的事一再拖延。张骞在大月氏等了一年多,女王最终表示,大月氏人民生活安逸,又远离匈奴,已经无意为被杀的丈夫报仇。张骞看到对方意志坚决,只得动身回国,然而回国的路途并不是一帆风顺,又需要经过匈奴人的地盘,张骞第二次被抓。这次比较幸运,就在张骞被抓一年后,军臣单于病死,匈奴再次发生内乱,张骞乘机带着匈奴妻儿,与甘父一起终于返回了长安。张骞虽然没有完成使命,但他的精神让汉武帝很感动,升任张骞为太中大夫。

三、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虽然没有联络到大月氏,但十几年的西域阅历,让他对西域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公元前119年,西汉已经打败了匈奴,河西地区畅通无阻,汉武帝拜张骞为中郎将,任命他为正使,让他率领300多人,带着数万只牛羊和大量的金钱及丝绸等物品,第二次出使西域。

由于没有匈奴人的骚扰和阻拦,张骞顺利到达乌孙,接着派副使先后到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圩弥等国访问,这次他们的任务,一是与这些国家建立联系,二是将汉朝皇帝的恩赐送达各国。一年后,西域各国的使者陆续来到长安觐见汉武帝,汉朝与西域各国正式确立邦交关系,使者往返更为密切。此后,汉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名贵物产,通过这些国家的周转,远输到欧洲和阿拉伯地区,丝绸之路逐步形成。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