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实行了铁腕反腐的政策,对贪污腐败严厉打击。然而,尽管如此,官员贪污现象依然屡禁不绝,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和反思。究其原因,官员贪污的根源并非简单,需要从制度、文化、利益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在如何有效遏制官员贪污的问题上,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朝代,从始至终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如此。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一直在兢兢业业,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廉政建设。
不过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出身贫寒,极度痛恨贪墨的皇帝,尽管朱元璋铁腕反腐,对贪腐者严惩不贷,甚至以剥皮萱草作为威慑贪官的手段。但实践证明并没有什么卵用,洪武一朝的贪官人数始终居高不下,即使定下了贪污60两以上一律处斩的严酷条令,明朝官员依然前赴后继,慷慨赴死。
那么朱元璋就奇了怪了,为了钱,真的可以不要命吗?
很多人说洪武年间的官员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和朱元璋制定的低俸禄有直接关系,试想如果没有灰色收入,单靠皇帝发的可怜的薪水,一家老小势必要饿死,海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
但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并且奉行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理论。也就是说虽然穷点,但是也能生活的下去,这很难构成他们铤而走险的理由。
而且一般而言,越是身居高位,家财万贯的,就越是惜命。简单说来就是胆小怕死。
再说了,即使口中喊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些人也是在期盼着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毕竟来日方长,谁会冒着被杀的危险铤而走险呢?
所以,静夜史认为:俸禄低绝对不是官员“慷慨赴死”的根本原因。那么导致官员铤而走险的原因有哪些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舍本逐末的反贪措施
作为出身平民的皇帝,朱元璋对贪污深恶痛绝,这是他铁腕肃贪的出发点。
不过,仇恨贪官不代表能彻底消灭贪官。
事实上,从决定“天下无贪”的那一刻开始,朱元璋就已经错了。在方向发生偏差的情况下,想要达到目标简直是痴人说梦。
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唯有因势利导才能治本,而朱元璋很明显搞错了方向。
作为平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得国最正,但不代表朱元璋能够制定更加有效和完善的肃贪措施。
朱元璋片面地认为,只要杀杀杀,就能震慑贪官污吏,而从来没有想过贪官为何屡禁不绝。
官员之所以贪,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即使打定了“穷则独善其身”的打算,还是不得不面对“达则兼济天下”的重任。
因为明朝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俸禄除了供养自己,还要养活自己手下的一大帮办事人员。
想要维持行政机关运转,不至于在官员考核中被咔嚓,就要有钱,而官员的俸禄远远不够,所以除了灰色收入,他们没有办法。
除非像海瑞一样,自己身兼数职,像朱元璋这样起早贪黑去工作。不过这貌似正是朱元璋需要的,在“严于律己,严于律人”的信条下,我朱元璋起早贪黑,你们也一定要起早贪黑,而且还不能多要钱。
累死是死,贪墨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为何不活得轻松一点呢?
2、无孔不入的利益关联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官的地方,就有官场。
而官场,是一个无法让人独善其身的地方。
即使是海瑞,也要面对上级的检查、下级的请求以及同级官僚的弹劾,所以海瑞只有一个。
作为典型,朱元璋想要所有的官员都像海瑞这样不食人间烟火,但是这可能吗?
毕竟大多数的官员,也是出身平民,通过千军万马的搏杀,最后才考取了功名,有了一官半职,做到了光宗耀祖。
所以,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但是这注定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我们说过,在官场中,总有利益纠葛,稍有不慎就掉进了别人的坑,而自己也有可能抓着别人的小辫子,这就使得他们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
官官相护,就是这样形成的!
不过官官相护的另一面,就是同在大染缸,谁也跑不掉。
在面对朱元璋的残酷屠杀时,很多官员一是存在侥幸心理,感觉酷刑不会轻易降临到自己头上;二是法不责众,如果所有官员都贪污,做到天下皆贪,朱元璋总不能把官员全部杀掉吧?
所以,为了降低自己挨刀的频率,更为了做到法不责众,贪墨的官员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其他官员拉下水。
而作为官场中人,即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要面对上下级无孔不入的侵蚀,而绝大多数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沦陷。
而官员如此无耻的根源,还是前文提到的低俸禄绑定的坑爹制度。
所以,不是朱元璋的酷刑不够残酷,而是这逼死人的制度,让即使是不想贪污的人也被逼上了绝路,所以洪武朝的贪官杀不绝!
不过我们应该承认的是,相比于朱元璋之后的官场现状,战战兢兢的洪武一朝,官场环境确实清明!官员战战兢兢,收益的除了皇帝,也有老百姓!
因此,朱元璋得到底层民众的拥护也就不足为奇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